现在对“靠谱”最流行的定义就是所谓的“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但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定义,而且更聚焦在事情的“终点”,也就是最后你能给老板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反馈。
可是,决定一件工作能不能到达终点,到达什么样的终点,还是要看有什么样的起点,以及经过了什么样的过程。
你很难想象开头和中间都做不好的人,能有多靠谱。
一个人之所以靠谱,往往是因为3种能力:
高效的闭环沟通能力、有坑必填的执行能力、抗打耐摔的职业精神。
壹
高效的闭环沟通能力
任何组织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人和人的关系,那么人和人的关系靠什么维护呢?很大程度是要靠沟通来维护的。
职场上最佳的沟通就是高效的闭环沟通,可以分为两点:
第一是高效沟通,跟老板汇报、同事沟通先说结论,并准备好2~3个解决方案,然后用合理的逻辑、翔实的数据和材料支撑你的论点;
第二是闭环沟通,要求你牢记自己手上经过了什么事情,在相应的时间节点要主动问询事情进展。要知道很多项目就是被大家“默认周知”断送掉的。
1)高效沟通
在这个每个人都只有8秒注意力的时代,一句话说不清楚结论的人,往往还没开口就已经输了。
据说郭台铭曾经要求他的下属,遇到问题,在敲他办公室的门或给他打电话之前,一定要想好三个解决方案。
因为老板雇你不是出难题的,而是解决难题的。
员工要做的事遇到问题之后把问题总结成简单易懂的介绍,并准备好两到三个解决方案,给领导选择。
这件事情看起来不难,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我跟下属从晚上七点多开始微信沟通:
下属:老板,我们一篇文章没有推送。
我:昨天我不是安排好了么,为什么不发?
下属: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很敢推。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敢?(已经开始不爽)
下属:嗯。
我:你就不能一次性把问题说清楚?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追问你了,你是在讲故事么?卖什么关子?
下属:好的。(30分钟后)
我: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下属:已经比预定时间晚很多了,我怕影响效果。而且我第一次自己推送,我怕出问题。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低效沟通案例,我们从七点多沟通这么简单一个问题,到九点我才得到答案。
如果一开始就说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后面的沟通完全可以省略。
要知道,职场上任何拉长沟通路径的行为都是在浪费宝贵时间,更是在浪费老板的宝贵耐心。
大家都很忙,谁有空陪你绕弯子?
2)沟通闭环
所谓的沟通闭环,就是“事事有回音”的集中体现。
每个人手上的业务都是千头万绪,跟你沟通过的事情,如果不是对双方都特别重要,那就很可能会被对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遗忘。
“自以为”是职场沟通的原罪,你以为人家对这事儿理解了、放心上了、记住了,其实都是你以为,如果不经过反复确认和提醒,任何事情都有被遗忘的风险。
有位老师讲过一个高盛的故事,高盛作为阿里在美国上市的承销商,这位老师跟高盛协商认购了一部分阿里股份(最后抽签分到的比例极小)。
高盛开始筹备时,第一次给他打电话,并发了一封超级详细的确认邮件,要求他回复“确认”才算完事。
每次业务到达相关节点时,高盛都要通过电话和邮件通知他,确认他已经了解相关信息,并会继续推进。
业务结束时,高盛还会电话+邮件通知这位老师,一方面总结复盘,另一方面是感谢他的支持,期待以后继续合作。
后来这位老师感叹说,高盛这种百年老店能够屹立不倒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假设,对方什么都懂、记忆力超群、非常负责任,可现实并不是这样。
这种沟通往往是有缺口的,很难有特别好的结果。
所以在沟通这件事上,你一定要在关键节点,跟关键执行人反复确认,即便对方不耐烦也要推进,毕竟如果项目出了篓子,难受的就是你自己了。
贰
有坑必填的执行能力
重要的是把坑转化为成果
职场上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永远都是这个人的成绩,而不是过程。
但过程往往决定结果,一项工作难免要踩各种各样的坑,能不能顺利的到达终点,要看你能不能把这些坑填完。
靠谱的人会想尽办法把坑给填平,把问题解决掉,而不是绕着走,或者把问题交给别人。
我之前带过一个团队,手下大约有20位作者同时写稿子,同时还有4位编辑改稿。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到处都是坑。
先是甲方过度理想化,想当然的提要求,八千字的稿子,7天改了7遍,仍然指责作者和编辑不给力,不能达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编辑、作者开始撂挑子。而且理由千奇百怪:
有的说自己生孩子了;
有的说自己爸妈离婚了;
有的说自己离婚了;
有的说自己结婚了;
有的说自己每天都很忙,朋友圈里却有她去青海旅游的照片……
最离奇的是一个作者,他一周跟我反馈了三次:还差三段,还差两段,还差一段……
可是这最后的一段却怎么催都催不来了,最后根本就不理我了。
为了填这个巨坑,那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凌晨三点钟起来写稿,去厦门度假一星期,四天在酒店工作,剩下三天上午工作,下午出去玩,晚上继续写稿;
去海南出差,在飞机上全程工作,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后来从海南回来的时候在机场睡着了,差点误机……
说这一段故事并不是想说我有多么辛苦,而是想说在很多时候你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坑,这个时候不管是抱怨还是撂挑子,都不能解决问题,你唯一能做,也是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把你该负责的坑填起来。
很多人指责马云喜欢吹牛,但人家吹的牛很多都实现了。
因为马云有很多“彭蕾”式的员工,善于填坑: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什么是狼性?这才是真正的狼性!交给我的阵地,哪怕枪林弹雨我也不能丢了,那怕是真的丢了我也要亲手拿回来。
在这些人的眼里没有所谓的“坑”,只有“保证完成任务”的责任。
叁
抗摔耐打的职业精神
越需要呵护自尊的,越算不上人才
余华曾说:“中国年轻一辈人里面,很多优秀者,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儿的人!”
这句话放在职场上,就是抗摔耐打的职业精神,就是看你一次次被否定的时候,你是趴在坑里哭,还是爬起来接着走。
越是优秀的作者就越扛练,改正错误的能力也就越强;
越是水平低的作者就越要求照顾自尊心,也越拒绝改正自己的问题,抗压能力也越差。
我有一个师妹跟我做这个项目,她是我从读书的时候就在带的学生干部。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稿子刚改了两遍她就崩溃了。
她给我的回复是:我以为这是一个玩着就能赚钱的活儿,既能满足读书写作的兴趣,又能跟你学习。但是我熬了两个夜发现强度太大了。
Excuse me?!玩着就能赚钱?我还得教你写作,你以为这是上兴趣班呢?熬两个夜强度就大了?
我当时并没有责备她,只是表示会尽快换人。她也对给我造成的表达了歉意。
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把我的微博取关了,微信也屏蔽了。多年的交情竟然会以为改了两遍稿子就崩了。
乔布斯说:“A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我认为还要补上一句:
越是需要呵护自尊心的,越算不上真正的人才。
你期望别人哄着你让着你,所有的工作都是一遍就过,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容易赚的钱?
而我们另外一个作者,因为刚来也在摸索,第一篇稿子就改了五遍。
六千字的稿子,说改哪就改哪,从来没有一句怨言,那种抓石留印的执行力让我印象深刻。
后来这个作者成了我旗下最好的作者,拿的稿费是普通作者的十倍不止。
我后来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绝世天才,没有任何人是一生下来就适合干什么的,都要经历一段摔打,要经过磨难。
造成人和人区别的就是,有的人抗摔耐打,扛过去了;有的人无比玻璃心,稍微有点不如意嚷嚷着要退出。
可是人生不是一项临时工作,哪有那么容易退出呢?
来源自:进击的阿秀
星空平台,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 AONONG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