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发布时间:2018/7/3 14:25:33 发布者:傲农集团


  01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网上秀各种放假攻略,算计着怎么能休一个更长的假期。但其实这种行为根本无助于提高假期的质量,反而会让放假期间的你更加焦虑。

  比如你会像期盼假期一样倒数还有几天上班。当我们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分别心就在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你。

  结果是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海边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在谋划怎么搞定那个难缠的客户。


  当然,我遇到过更高级别的分别心拥有者。这个朋友已经是非常高级的职业经理人了,他说自己从不抱怨工作,因为他把工作视为一种必然之恶。

  为了获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愿意忍受这种工作的痛苦。想通了,也就不抱怨了,就可以带着职业精神的假面来应付工作中的种种不快。

  心理学上把这种想法称作“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经过生活的教育,终于学会了用无助的心态来对待难以克服的困难。大象很少去挣脱并不结实的锁链,并不是不够力气,而是从小象的时候就是这条链子锁着它,它已经接受现实了。

  但真相并不是这样地。大象可以挣脱锁链,我们也可以重新认识工作。分别心让我们赋予每一个当下不同的意义,无论身体在承受什么,我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叫苦叫累了。


  事实上,坐在办公桌旁写作和坐在咖啡馆里写作有多大差别呢?坐在会议室开会和坐在客厅里聊天又有多大差别呢?


  生活的真相就是换个地方行住坐卧而已,是我们自己的界定让工作变成了不得不承受的痛苦。换个角度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你的工作被很多人羡慕呢?尤其是那些根本没资格获得这份工作的人。

  当然,过度地美化工作也是一种分别心,也加入了幻想的成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用真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当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当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认真地谈话,写字,思考,行动,这几乎就是修行的全部了。


  02

  在事上磨砺,才是修行最好的方式


  孟子说“必有事焉”,就是王阳明强调的在事上磨炼。我们希望通过修行来强化我们的内心,但强化的内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只有躲在深山安静的茶室中才能平心静气的,那不叫修行,那只是一种修行的姿势而已。真正的修行就体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如何和颜悦色地与同事说话,如何清晰明确地安排事项,如何在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坦白沟通,如何在获得成绩的时候不扬扬自得……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如果只是这样号召大家热爱工作,那就是真正的心灵鸡汤了。有一些通用的路径,让工作变得可亲近,拾级而上,才能成为一个对工作有办法的人。有办法才能更加心平气和,所谓修炼也就有了迈开脚的第一步。


03

工作修行法


  虽然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能力不尽相同,但像职业态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这些通用能力,在我们工作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进入工作到开拓创新,我们通常需要经历以下五个维度。


  1、正心

  我们的古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什么是君子的“本”呢?一是“发心”,解“为何”的问题;二是“愿力”,解决“如何”的问题。我们对自己发心去做的正确事情,如论如何都能无怨无悔地坚持,要想成事,首先需要正心。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就常常问那些把工作看成必要之恶的人:“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你人生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西方常常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更加排斥工作,动不动就罢工。而东方的观点则不同,我们的很多长辈,操劳大半生,似乎总是闲不住,不找点事情做就难受。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他带领3家日本企业走向世界500强,78岁高龄、罹患胃癌,还依然接手日航,用1年时间扭亏为盈。他质朴的“工作观”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成百上千万的人。


  把工作视为最好的修行方式,在工作中磨砺心性,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2、修术

  时间是最公平的,他从不多给谁一份。是不见成效地穷忙,还是井井有条、事半功倍,取决于你的工作习惯,以及你如何管理时间。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心无杂念、安于当下,不仅是学问之道,而且是时间管理的至高境界。建立一个工作日程表,确定做事的先后顺序,始终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你会发现做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其次是杜绝拖延。有研究表示,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拖延。因为聪明的人想得太复杂,他们可能会想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更容易放弃。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点钝感力,对别人的评价不要那么敏感,行动的阻力就会小很多,正如facebook的那句名言:“完成,好过完美。”


  3、精进

  要成为在某一个领域特别厉害的人,精进是必须的,那我们曾经听说的1万小时理论就是成为专家的标准吗?其实不然。你想想看门的大爷,看门时间超过几万小时了,他成为保安中的高手了吗?一个在课堂上混日子的老师,讲了几十年的课,成为杰出教师了吗?反之,如果你有目标地训练,也许花不了1万个小时,你也可能成为一名专家。


  我们看过《最强大脑》,一定对里面的超强记忆印象深刻。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请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来他们实验室,用一个小时接受记忆训练:一个人随即说数字,这个大学生来记。

  最初他只能记住8位,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正常记忆水平,经过100多次训练后,他轻轻松松就可以记住82个。现在,一个训练有素的中国孩子去参加这样的比赛,能记住300多个随机数字,一字不差。这就是训练的结果,而他们把这种训练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帮助我们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从工作到生活,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变成某个领域内越来越有价值的人。


  4、协同

  你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作。越是复杂的工作,就需要越多的人协同。如果给你一个团队,你怎么带?有一种方式叫“手把手”,另一种方式要求你“放手”。


  获得5枚奥运会金牌的澳大利亚游泳队员伊恩·索普,他的教练完全不会游泳。有一次比赛,队员获得冠军后一激动,把教练扔到池子里,结果教练居然在水池里扑腾喊救命。 这些教练用一套提问式的模式快速激发被辅导者心中把事情做好的动力,自己找到完成的方法。

  设想一下,如果你整天被别人盯着,被别人教育“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你还会觉得做这件事情有意思吗?还会有改进的动力吗?最后,你会把责任推卸在老师身上:“我做不好都是因为按照他的指导,与我无关。”


 你在帮助他人成长时,需要做到不评判、不引导,激发对方的意愿,自己找到完成的方法。


  5、开创

  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源在于创新,产品的创新、流程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需要好的创意,也需要一个可以让创意实现的团队。好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呢?

  斯坦福大学开设过一门“发现需求”的课程,其中有一个黏土练习环节,要求每位学生与他的好朋友结成一对,为对方做一个能帮助其吃到最喜欢食物的餐具。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位同学说自己爱吃烤鸡,他的搭档为他做了一整套吃烤鸡的工具,这位同学耸耸肩说:“我更喜欢用手撕着吃。”其实他想要的只是一副简单的手套而已。


  任何好的创意都来源于你对客户的理解,请时刻记住你的工作是为谁而做。站在客户的角度,触动客户的灵魂,与客户一同思考,才是有效的创新方法。


  当你有了初步的产品,可以把它投放市场,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调整产品,与客户共同开发也是个好的选择。

  请记住,杰出的产品不一定需要什么高科技,也未必是完美的,但是总能恰到好处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伟大的公司能不断地创新,通过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设计、服务,让客户感知到,这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认真地对待工作,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你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也会享受工作所带来的生命的美好。

本文摘自樊登新书《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星空平台,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 AONONG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1

猪OK傲农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