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一天工作3小时,比你工作8小时还有效?
发布时间:2018/2/25 11:39:23 发布者:傲农集团

  我刚上班的时候,去参加一个业内的研讨会,为期一周,每天早上八点会议开始,下午小组讨论到五点,为了节省时间,我开会的时候也带着电脑,趁着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的处理邮件,每天结束之后还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到了周三的时候,大脑早已停止了运作,只剩下萎靡不振的黑眼圈,连小组讨论时也打不起精神。

  跟我同组的有一位前辈,就职于业界业绩最好任务最重的那家公司,手下还管着十几个人,看到我的状态,他打趣道:才刚工作就这么熬,今后位置更高责任更大了,是不是准备通宵不睡觉?

  还真是有可能,我抬头看一眼他的神清气爽十分羡慕,问他,那你每天需要工作多久?

  五个小时,他神秘兮兮的伸出一只手,说,我的目标,是明年达到三个。

  看到我惊讶又怀疑的眼神,他起身,敲了敲我膝上放着的电脑,说,你把这玩意儿放下,仔细去想想,需要你立刻去做的事,真的有那么多吗?

  那时的我,正以“见信秒回”的习惯为傲,为自己在多个任务之间的成功切换沾沾自喜,听他的话如同耳边风,依旧靠咖啡和意志力撑完了整周的会议。

  可是就在我回来不久,有天对着夜幕,一边焦头烂额的做着PPT,一边惦记着老板一分钟之前的邮件应该如何回复时,忽然想起了那位前辈的话:

  你为什么不能一天只工作三个小时?

  因为有很多杂事小事要处理,因为老板的skype不能不回,因为这个PPT第二天要用,因为...

  被类似林林总总的小事所淹没,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或许就是我每一天焦虑状态的起因。

  越是忙,就越是盲,视野里没有焦点,即便再用力,也很难取得一个出彩的结局。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接触到了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这本书,吸引我的是目录上那句看似“离经叛道”的话:要让自己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在这个以快为先,以时刻保持联结为特色的时代,这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而这也卡尔提倡的深度工作的要义:砍掉肤浅的工作,远离社交媒体,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我们一天八小时乃至十小时的工作中,有多少是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的呢?

  我们秒回邮件,时刻查看微信,无法抵御任何的八卦闲聊,查着数据无聊时也会刷一下淘宝,类似无意识的行动看似帮我们分担了工作的压力,但其实,它却是我们压力的来源,消耗了时间不说,更使得我们的精力被分散成三明治一般难以聚拢。

  所有的时间管理,归根到底都是精力管理,而管理精力的重要原则,就是“有选择的付出,从而聚焦精力达成深度思考”。

  一个人可能取得的成就,其实与他做了多少事无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否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做好。

  《深度工作》中,给了我们许多的例子:

  获得过23项奥斯卡奖提名的导演伍迪.艾伦,在他44年的创作生涯中居然一直没有电脑,他在一台老旧的手动打字机上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书稿;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创作《偶发空缺》的期间只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这的确是我的实名账户,但我恐怕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笔仍是我的最爱。”

  被誉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的荣格,为自己打造了一间与世隔绝的塔楼,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来打扰,而他就是在这件塔楼里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心理类型学》。

  他们的成功诚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我却尤其关注他们“专注”的技能,正如卡尔.纽波特提出的深度工作的概念: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从而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卡尔·纽波特还在本书中指出:

  在新经济趋势下,人有两种核心能力需要培养,一是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二是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在各类教程泛滥的网络时代,掌握一项工具太过容易,哪怕是电脑小白,也可以一步一步的学会python入门,但学会很容易,做好却很难,区分业余和专业的门槛也正在于此。

  因此,在工作或学习中坚持“最小阻力原则”,是从学会走向精通的重要一步。

  麦肯锡的一项调研发现,现代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而这种便捷也正是导致我们注意力支离破碎的原因。

  我们或许无法仿照荣格的做法为自己建造一所塔楼将自己锁在里面,也无法模仿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一生远离电脑几乎与世隔绝。但我们依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工作中的阻力,比如把手机放的远一点,以避免自己无意识的刷微信微博和淘宝,比如给自己规定每天工作时间的deadline等等。

  对我个人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自己查看邮件的次数,每两个小时上线一次,余下的时间保持离线状态,没有不时响起的邮件提示音,我就可以专注于分析客户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数据,老板要的报表究竟想要体现那一方面的业绩,工程方面的邮件要如何沟通才能让每个人都清楚彼此的需求。

  虽然不再“时保联”,但工作效能却提高了一倍有余,上交的PPT再也不用反复修改,回复的邮件也很少因为信息的缺失而需要反复沟通,少了返工和情绪的内耗,每天做完所有工作,还能剩下一个小时有余。

  而我也愈发认同《深度工作》中提到的那句话:心无旁骛就是力量。

  唯有专注才能带来深度,而最高效的工作,不是永远在线,而是只保证最关键的部分非你不可。

  愿你也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塔楼”,重新获取沉思与专注的力量。

  (来源:管理智慧)

星空平台,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 AONONG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1

猪OK傲农OA